Saturday, May 09, 2009

Medical Education Revisited

[previous post: Medical Education]

從去年底到現在這幾波關於波蘭醫師的討論當中
很多人檢討了制度或是幾個較為表淺的公義問題
但是幾乎沒有人注意到我認為是最核心的問題
今天在P28A板看到PrincessDD的大作"給所有非醫療背景的朋友們"
P大文章恰好提供了一個數據支持了我的想法──
"台灣現階段每年國內醫學生共計1300餘位
而每一年全台灣醫院的住院醫師招收名額約1800以上"

我從去年就很好奇
醫學生每年1300名的限額到底是怎麼訂出來的?
而最近廣為流傳的連署書上是這樣說的──
"為了維持醫療市場平衡、確保台灣醫療品質與維護全民健康"
這樣的理由和現況對照下來實在是難以令人信服
P大文章已經指出每年缺額可達1800名以上
所以限額1300是為了維持市場平衡還是醫師的平均收入?
在醫師供需失衡的狀況下
醫療品質要如何確保?全民健康要如何維護?
相信無論在小診所或是大醫院
很多人都有遇到過醫師問診時間極短過程匆促的情形
這個現象某種程度也反映了醫病比例失衡的問題

曾經有醫學系的學生指出
總量管制的部分理由在於醫學教育成本極高
要是訓練過量的醫師會浪費社會資源
但是假如上面的數據是正確的話
那當前的限額實在有立即檢討的必要
至少應提升至1800名左右
不過若以一個非醫學生的角度來說話
那我認為總量應設在2000名左右或更高
讓醫師平均收入降到一個合理的程度
這樣一來可以解決醫病比例的問題
同時台灣也比較不會有「唸書拚醫科」的奇怪現象
使得真正有心想懸壺濟世的人都能進入醫學系
對於匡正台灣社會的價值觀與教育風氣會有很大的幫助
這樣的影響或許能outweigh過量訓練醫師的資源浪費
而且才是從根本解決波蘭醫生的問題:)

要是有人認同以上的想法
而且不怕與全國的執業醫師與醫學生為敵(?)
願意蒐集更多的數據把它擴寫成社論投出去
促使它形成一個公共議題
歡迎與我聯絡: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文歡迎在註明出處的條件下轉載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